四川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新规,破解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难题 让“尽职免责”为创新兜底
Si Chuan Ri Bao·2025-11-19 00:39
为何出台? ●进一步健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让创新主体"轻装上阵"投身成果转化 ●为破解"不敢转"顾虑提供坚实政策保障,更大力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有何内容? ●共5章20条,构建总则统领、尽职定标、免责划界、认定保障的完整制度框架 ●在尽职定标上,明确了"怎么干才合规" ●在免责情形上,破解了"干错了怎么办" ●在认定保障上,建立"内部认定+部门认定"双轨程序 "怕犯错、怕担责"的顾虑,仍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突出堵点。为打通这一堵点,科技厅等5 部门于近日出台《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为科 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划定"安全边界",打消其后顾之忧。 《工作指引》为何出台?有哪些内容?该如何落实?11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 《工作指引》进行了解读。 为何出台? 健全政策体系,让创新主体"轻装上阵"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对激发科研人员与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 意义。今年以来,山东、天津、陕西、江苏等地出台尽职免责相关政策,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 败,为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提供了试错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