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激励下的一场绿色接力
Xin Hua Ri Bao·2025-11-19 01:05
□ 本报记者 陈月飞 顾敏 11月1日,南京奥体中心,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总决赛在此收官。随着球场灯光关闭、观众尽兴而 归、垃圾清运完成、媒体发出稿件,一场绿色实践也悄然完成——通过低碳办赛和捐赠减碳量,赛事实 现碳中和。 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将一张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鉴证的"碳中和证书",交到省体育产业集团负责 人的手中时,不仅标志着一次办赛的"零碳"努力完成,也是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探索的一次高光亮相。 这背后,是一套从行为量化、数据核查、交易鉴证到价值激励的完整闭环,一场由政府牵头、机构参 与、公众响应的绿色接力悄然走向前台。 碳普惠减碳量如何"中和"一场比赛 办这场"苏超"总决赛要产生多少碳排放?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1163.59吨。 这些碳排放从哪里来?从照亮球场的每一盏灯,到场内轰鸣的空调;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赛球迷的交通工 具,到球员住宿酒店消耗的能源资源;甚至连啦啦队的加油棒、媒体的摄像机,都在产生温室气体。 早在赛前一个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就致函赛事组委会,建议通过共同努力达成赛事碳中和。想要实 现"零碳",第一步是尽可能减少排放。"苏超"总决赛为此采取简化现场布置、倡导绿色出行等举措,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