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重大成果发布
Yang Shi Xin Wen·2025-11-19 03:02
今天(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后的首个重大 科研成果。 江门中微子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提出构想,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 2021年12月完成实验室建设并开始了探测器在地下实验室的安装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器为 有效质量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安置于地下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径41.1米的不锈钢 网壳作为主支撑结构,承载了包括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 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以及前端电子学、防磁线圈和隔光板等众多关键部件。遍布探测器 内壁的光电倍增管协同工作,探测中微子与液闪相互作用产生的闪烁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未来升级后将解决诸多领域的前沿交叉热点难题 作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将助力科学家对 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后期 可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升级后,该装置将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检验中 微子是否为马约拉纳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