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颠覆140年制药工艺
Ke Ji Ri Bao·2025-11-20 01: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夏衡团队与合作企业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 了他们改造芳香胺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中,他们使用"直接脱氨"新策略,通过廉价试剂将芳香胺中稳 定的碳—氮键替换为功能各异的多种重要化学键,有望规避传统工艺潜在的爆炸风险与重金属污染。这 让从1884年沿用至今的芳香胺应用工艺迎来了新突破,也为解决抗癌药成本难题带来了希望。 该论文从投稿《自然》到正式发表仅用时不到50天,并获得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制药巨头辉瑞公司 高级研发总监斯科特·巴格利在公开审稿意见中称其为"真正的杰作"。 绕开高风险的重氮盐中间体 在微观视角下,很多化合物可以看作由无数"小积木"拼接而成。芳香胺相当于其中的"基础积木", 在抗癌药物合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在拼接过程中,需要将芳香胺原有的氨基去除,将其转化成能拼 接具备各种功能部件的"功能积木"。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工业领域长期沿用一种发明自140年前的传统工艺去除芳香胺的氨基:先 将芳香胺转化为重氮盐中间体,再通过铜盐促进等手段去除氨基,引入新官能团,开展后续转化。传统 工艺的关键问题在于,重氮盐不稳定,具有爆炸危险性。此外,传统工艺还面临铜消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