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侨批”:寄向祖国也寄向未来
Zhong Guo Qing Nian Bao·2025-11-20 01:34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陈俊维是广东江门台山人,生在台山长在台山。在参观一场展览之前,他只隐约了 解到,侨批是"银信"的另一个名字,由家书和钱银组成,是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问候和资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烽火侨批——从战火中的侨批看华侨 赤子心、家国情"展览近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并将陆续走进广州、江门等地巡展。 当观众参观展览时,会发现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人,都会在信中诉说对日军的痛恨。"抗战胜利""最 后胜利必属于我"等,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共同话语,两代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但青年的情绪表达往往更强烈、更直抒胸臆。展陈大纲编写人、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院 长刘进表示,青年在侨批中的浓烈情感,是愤慨、忧虑与信念的复杂交织。 青年廷春给母亲李氏的信中写道:"我最亲爱的妈妈:我曾痛恨日本的军阀,现在我更痛恨他们到刺骨 了,我们目前所受间接的痛苦,所发生的纠纷,不是日本人所给以我们的吗?倘若他们不来侵害我们的 领土……" 展览上的留言墙 展览分为"山河破碎 觉醒之声""血色家书 苦难见证""国民职责 毁家纾难""抗战到底 必胜信念"4个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