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展望“十五五” | 专访黄群慧:既要重视AI赋能千行百业,也要考量其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带来的收入极化
Mei Ri Jing Ji Xin Wen·2025-11-20 07:04

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俊杰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 与"十四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背后有何考量?遴选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六大产业的底 层逻辑是什么?"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出现8次,反映出怎样的导向? 带着这些关乎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黄 群慧。 黄群慧深耕产业经济领域多年,身兼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等职,并连续担任"十四五""十五五"国 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与现实路径有着深刻洞察。 在采访中,他强调指出,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同时,不容忽视其就业替代与收入极化效应,技术创新的社会政策必须纳入考量范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任务首位,有三方面现实考量 NBD:与"十四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