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到“织网”,展开钢铁丝路的智慧棋局
Zhong Guo Jing Ji Wang·2025-11-21 09:05
模式创新,让"枢纽对枢纽"接续重构。"织网结链"的结果,不仅是线路的增加,更是运营模式的根本变 革。在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返程班列换装平均2小时即可完成;在陕西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 头,口岸换装时效从以往的三四天压缩至3小时。效率跃升的背后,是"枢纽对枢纽"新模式的兴起。譬 如,2023年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相继在对方境内投运现代化物流场站,使得两国铁路和海关部门实 现在线协同办理业务,大幅压缩班列在口岸的停留时间;而在今年6月,随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中国.西 安哈萨克斯坦码头落成投用,"重箱去重箱回"的循环模式成为现实。 十多年前,首列"渝新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缓缓西行,在亚欧大陆上划下第一条连接东西的钢铁线 段。如今,这道线段已演化为一张覆盖亚欧26国232个城市的物流网络。从2011年的开行伊始,到如今 累计开行11.86万列的规模,中欧班列完成的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一场从"连线成片"到"织网结链"的 系统性智慧跃迁。 通道升级,从线段到网络持续进化。中欧班列开行伊始,只是点对点的"连线"。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从 重庆驶向德国杜伊斯堡,这条单一的"线段"便开启亚欧铁路运输新纪元。随着更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