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
Xin Hua Wang·2025-11-21 12:53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 题: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 城,所以盛民也。一面是高楼大厦林立,一面是部分弄堂住房老旧局促,居民需拎着一只只木桶如厕, 成为常年横亘的一道槛。何以让百姓安居无忧?上海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功夫,直面设施结构 复杂、居民意见分歧等种种困难,以拆除重建、户内加装等多元解法,实现了民生改善和历史风貌保护 的双赢。 不止于多一平方米的幸福,上海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通 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个个"方寸之地"的改造,让老弄堂焕发 新生机;一个个"口袋公园"的建设,让人们转角即遇诗意。上海用实践印证,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高 度,更要有温度。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发展已经由大规模增 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国家又 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8项重点任务。一系列部署旨在不断补齐短板弱项, 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新华社记者郑钧天、孙青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