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学生“争鲜夺秒”预报肉品腐败
Zhong Guo Qing Nian Bao·2025-11-21 23:36

深夜,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实验室仍亮着灯。制药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姜青青将荧光试剂滴入 培养皿。所有人都凑了过来,1秒、2秒、3秒……微弱的红光突然从肉样边缘发散开,越来越亮。光芒 越亮,意味着肉品粘度越高,腐败正在发生。在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察觉变质的早期阶段,这道光已发出 预警。这道红光,也是对生命与医药学院"争鲜夺秒"团队700多个日夜努力的"回应"。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该团队"超前预警肉品腐败粘度荧光探针 的机制研究"项目,斩获全国特等奖。 一次参观种下的"反常"念头 "争鲜夺秒"项目负责人姜青青大一时,在辅导员带领下,走进一家肉制品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如何判 断肉是否变质?"姜青青提问。 企业负责人解释,传统检测要等细菌在培养皿里长出来,少则12小时,多则24小时。可肉的腐败不等 人,等结果出来时,肉要么已经上了餐桌,要么早就臭在路上了。"等结果"和"保品质"之间,有个"时 间差"。 想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天晚上,姜青青写道:"能不能让肉质检测像天气预报,下雨前就告诉带 伞?" 校团委老师一句话点醒了姜青青:"不是要找新法子'检测',而是要'预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