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猪巨头纷纷转身,黑猪背后隐藏的百亿棋局
Xin Lang Cai Jing·2025-11-22 12:13
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指出,育种工作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本质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 意味着,企业在选育种猪时,既要满足自身生产需求,也要为行业提供优质遗传资源。然而,目前我国 生猪育种仍面临资源分散、测定不均衡等问题。特别是在终端父本的选育上,投入不足、测定量有限, 影响了整体育种效率。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猪兜) 在我国生猪产业面临成本高企、市场波动频繁的背景下,黑猪作为具有本土特色和优质肉质的猪种,正 逐渐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健康、风味食品需求的提升,黑猪产业不仅承载 着地方品种保护的责任,也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这一过程中,以技术创新、模式优化和产业链协 同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推动黑猪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众走向大众 近年来,黑猪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黑猪出栏量已达218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例提 升至65%,市场占有率从十年前的不足3%增长至目前的7%左右。这一变化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 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黑猪产能集中度较高,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黑猪品种, 如东北民猪、莱芜黑猪、金华两头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