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暴力也是家暴,最高法典型案例释放明确信号
Nan Fang Du Shi Bao·2025-11-22 12:14
再比如,强化以受害人陈述为中心构建证据链条,基于任某强奸、猥亵儿童案,对相关陈述具有非 亲历不可知的细节,并排除指证、诱证、诬告、陷害可能的予以采信,这也是对受害人有利的司法倾 向。此外,践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基于纪某诉苏某抚养纠纷案,法院明确了施暴方一般不宜 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目的是避免家暴诱发心理创伤,或者产生心理模仿,以此阻断家庭暴力行为的代 际传递。 审视最高法历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其作用一是"以案释法",通过鲜活的案例,向公众普及法律知 识,并告诉人们一个朴素而清澈的道理,家庭关系中容不下任何暴力,必须远离红线、不破底线;二 是"以案明规",秉持反家庭暴力立法精神,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暴露的问题,形成新的审理思路,弥补 之前立法抽象之不足,为各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索骥之图";三是"以案震慑",在公布的家庭暴力 案件中,施暴者被依法严惩,体现了司法机关反对暴力行为、捍卫家庭成员权益的坚定决心,有利于潜 在作恶者"迷途知返"。 反家暴需要重拳出击、持续发力。从推动专门立法,到严肃个案查处,再到发布典型案例,规制家 庭暴力的法网愈加细密,将更好地打击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也将更好地托举起受害人的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