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批项目”到“造场景”,中国在改写什么?
Xin Lang Cai Jing·2025-11-23 03:36

(来源:大公馆) 「导语」:从"批项目"到"造场景",中国把创新的语言从表格换成了体验。国家正在用"场景"重写治理 语言——这不仅是一场机制的变革,更是一场文明语法的更新。 作者:战魔田默 01 场景突然上升为国家热词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发展节奏,几乎被"项目"二字定义。城市靠项目拉动,产业靠项目升级,企业靠项 目生存。"批项目、立项目、造项目",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语言。 那是一个靠审批表与投资额决定命运的时代——创新像一场运动,效率高,却缺乏留白。 而现在,语言变了。这种语言的突变,并非偶然的修辞,而是一次国家思维方式的重构。从国务院到地 方发改委,从工信部到城市招商局,文件中一个词频频出现:"场景"。 比如,重庆市出台多个创新场景清单;深圳发布"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第四批);苏州发布《2025 苏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清单(第一批)》,聚焦人工智能+制造、医疗、交通等16个重点领域。 全国范围内,"场景清单/场景机会"正成为地方政府拉新、抓实的高频工具。这一转向,已被中央层面 明确界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加快场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场景是体系化的 社会性中试,是连接技术与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