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养”为脉络 展出近300件文物与文献 “当归黄浦春”勾勒上海印迹
Jie Fang Ri Bao·2025-11-24 01:49
记者 阮佳雯 前天,"当归黄浦春——海上中医与健康生活"特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拉 开帷幕。展览以"医、药、养"为脉络,通过三大展区、近300件文物与文献,展现中医药背后隐藏的千 年智慧,勾勒中医的"上海印迹"。 马王堆辛追墓出土"长寿绣"药枕、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的养生法、名医何时希演京剧以怡情养 性的资料,展览全方位地呈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养生体系——不仅是身体的养护,更是心灵的调和与 精神的陶冶。"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赣说,"希望通过这个展览,给市 民普及一些中药知识,让大家了解中药与上海的故事,并且能从中学到一些日常养生的方法。" 展览将持续到2026年3月1日。 展厅入口处,一只明代青花葫芦瓶引人注目,造型源于医者行医时保持药物干燥所用的葫芦。值得 一提的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仅在此展出一周,这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 珍历时近30年修撰而成的医学巨著。迄今,《本草纲目》已有160个版本,金陵本正是它的祖本(最初 的刻本),也是最接近李时珍原著面貌的版本。 步入"药·八方本草"展区,一幅《江苏水利全集图》徐徐展开。"上海虽非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