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旧衣回收不能背离环保初心
Bei Jing Qing Nian Bao·2025-11-24 10:11

模糊的质检标准已成为行业乱象的遮羞布。旧衣回收本应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如材质、品牌、成色等客 观指标,但多数平台仅以"是否脏破烂"等主观描述作为判定依据。这种模糊性为平台提供了操作空间 ——当回收衣物数量激增时,平台可通过压低合格率控制成本;当消费者质疑时,平台便利用"48小时 默认处理"的规则逃避责任。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平台注册地无实际经营迹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后仍继续运营,暴露出行业准入门槛的缺失。当"环保"沦为牟利工具,旧衣回收便背离了初心。 消费者维权困境折射出监管的滞后。从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案例来看,消费者面临"举证难、成本高、周 期长"三重障碍。平台通过小程序、支付渠道等线上入口分散运营,消费者难以追溯主体;质检标准的 不透明性,又让消费者在纠纷中处于举证劣势;而"48小时申请退回"的规则,则变相将维权成本转嫁给 消费者。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平台在收到投诉后,通过"客服响应迟缓""售后无人处理"等方式拖延时 间,最终以"超时环保处理"彻底切断维权路径。这种"投诉-拖延-消失"的闭环,暴露出当前监管对新兴 业态的应对乏力。 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理念普及,旧衣回收行业快速升温,但"预估高价引流、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