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观察 人形机器人站上车展C位的冷思考
更不必说,汽车行业目前仍未完全走出"价格战"等阴云,前9个月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仅4.5%,低 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三季度中国上市车企的利润之和不及丰田一家企业。 笔者认为,布局人形机器人应该是基于技术延展性和真实市场需求的长期战略,而非追逐热点的资本游 戏。更谨慎地做好创新投入和财务健康的平衡,车企们才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走得更远,直到"春暖花 开"那一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当智能汽车技术暂时进入"空窗期",人形机器人便站上了广州车展的"C位"。这背后是各大车企纷纷布 局机器人,掀起跨界热潮。除了广汽、小鹏之外,上汽、比亚迪、长安、奇瑞等车企均涌入了人形机器 人赛道,特斯拉更是把机器人视作公司的"未来"。 这种跨界有其合理性,机器人和智能汽车在底层技术上具有共通性,汽车的智能感知、自主移动、路线 规划、人机对话等功能和解决方案都可以迁移到机器人身上。就像一些企业"以造手机的思路造车",许 多车企也在拿"造车的思路造机器人"。车企希望把自身在智能制造、运动控制、品牌和用户等方面的优 势落地新赛道,转化为业绩和估值增长的"第二曲线"。 在这场"跨界热"中,必须保持冷思考。人形机器人运行的商业逻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