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骗局”层出不穷 如何辨别真科技与伪概念
Ke Ji Ri Bao·2025-11-25 00:19
"量子水杯泡茶能抗癌""量子床垫躺卧治慢病""量子股权上市翻十倍"……近期,各类贴着"量子"标签的 骗局层出不穷,让不少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频频中招。 量子科技本是前沿科学高地,为何成了骗局的温床?公众又该如何辨别真伪? 量子不是"万金油" "公众易被量子概念误导,根源是'科学门槛+心理需求'的双重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 术委员会委员闫怀志直言,量子物理中的"叠加态""纠缠态"等概念与日常经验相悖,公众难以凭常识判 断真伪,这给骗子留下炒作空间。更关键的是,骗局精准拿捏了三大心理:中老年人的健康焦虑、部分 人的科技崇拜,以及公众对高回报的贪婪心理。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市面上'量子手环''量子床垫'的宣传,本质是利用公众对量子概念的陌生感制造噱头,这些产品与量子 技术实现的基本特征完全矛盾,属于典型的概念炒作。"于长水解释。 在层出不穷的"量子骗局"中,最常见的"科学包装"手法有哪些?于长水说,一是"术语嫁接",把"量 子"与"能量""磁场""共振"等概念结合。此外,"量子"与某些产品名词相结合,形成某些"量子产品",编 造"量子能量场调节人体机能"等此类无法验证的话术,核心漏洞是"无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