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安基金翟森:AI泡沫论的误区与现实
Quan Jing Wang·2025-11-25 06:59

过去一段时间,关于"AI泡沫是否来临"的讨论在全球资本市场不断升温。随着大型科技企业加速扩张 GPU集群、拉升AI CapEx,而短期商业化收入尚未完全兑现,部分观点认为我们正重演 2000 年互联网 泡沫的轨迹。 然而,近期谷歌发布的Gemini3,以其在任务执行能力上的跃升,让这种"泡沫论"显得越来越脱节。若 将今年的技术拐点仍放在互联网范式中理解,难免低估这轮变革的本质。 AI不是互联网2.0,它不是信息流速的升级,而是生产力结构的重写。理解这一点,是判断趋势是否"泡 沫"的关键。 AI投资周期不等同于互联网投资周期 "泡沫论"常见的核心逻辑是:企业CapEx扩张过快 → 收入兑现不足 → 投资不可持续。这种逻辑在互联 网商业模型下是成立的,因为互联网的增长依赖用户行为的渗透和在线时长的增加,用户扩散后收入快 速爆发是常态。 然而AI的增长路径并不沿袭互联网范式。AI的增长不依赖用户规模,而依赖算力产能能力——模型能 力跃升、单GPU吞吐提升、推理成本下降、工作流自动化可规模化落地。 这些变量共同构成了一条"能力驱动"的曲线,而非"用户驱动"的曲线。因此,过度参照互联网投资周期 来判断AI的投入产出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