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问策|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刘军卫:量子计算拐点下,操作系统提前布局是战略关键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秦耳】今年六月中旬,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巴黎举办的GTC大会上明确提出"量子计算正迎来关键拐点!"介于黄仁勋如今在全球科 技与商业界的名声与地位,量子计算相关领域也再次被大众热议。实际上,早在2025年初谷歌推出Willow量子计算芯片与上一代芯片相比, Willow的总出 错率降低了20倍,错误率是呈指数规律下降。让业界发现量子计算可能展现出"摩尔定律"般的发展趋势,这也是黄仁勋为何讲出量子计算拐点的根据。 刘军卫认为,当前量子计算软件生态面临的挑战在于,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等不同技术路线的量子计算软件栈独立开发、互不兼容,形成"烟囱式"发展 格局,限制了量子计算生态的整体效率与协同。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五岳纪元" 量子计算操作系统创新性地采用统一硬件抽象设计,并打造专属驱动适配模块,实现了不同厂商、多种技术路线的量子计 算机适配。同时,通过构建硬件无关的量子指令集与编译优化机制,确保量子计算算法和应用能够在不同硬件平台上高效运行,为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量 子计算领域提供了统一的软件运行基础。 不过,刘军卫同时讲到,当前量子计算机在硬件性能、技术路线和应用生态上,确实与经典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