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八粒种子到万亩良田,文登以土壤改良与冻干技术赋能西洋参产业
Qi Lu Wan Bao·2025-11-27 12:1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苗润鹏 清晨,在威海文登泽库镇的参田里,几台农用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作业。随着机器的不停转动,大片黑 褐色的西洋参破土而出,被翻至地表,在晨光里泛着光泽。近50位工人紧随其后弯腰忙碌,徒手将这些 带着湿润泥土气息的西洋参逐一捡拾,饱满的参体、密集的芦头尽显优质品相。从1981年试种的8棵参 苗艰难起步,到如今文登西洋参占据国内总产量近60%、世界总产量30%,"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突破 百亿元,这片北纬37°的沃土,孕育出了"中国西洋参之都"的辉煌传奇。 8粒种子点燃希望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文登口子李村还是一个靠300多亩薄地谋生的贫困村,46户村民人均年收 入仅20多元。22岁的退伍军人王文水看着乡亲们的贫困处境,决心寻找一条致富出路。在跟随村里老药 农王继振学习中草药种植后,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西洋参这一原产于北美洲的珍贵药材上。 1981年4月,山东省药材公司送来的11粒西洋参种子,成为了改变村庄命运的"希望火种"。王文水和王 继振当天便将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在双顶山上,在旁边搭起草棚日夜看守,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气温、光 照、湿度,生怕错过种子生长的任何细节。5月20日,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