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大漠中的敦煌,为什么让全世界都眼红?
凤凰网财经·2025-04-22 13:57
如果要问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许多人的答案都是敦煌。 它是经历风沙依旧璀璨的中国千年旧梦,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在此融合交 汇。 45000+平方米的壁画、735个洞窟、2410+尊彩塑雕像, 万万恒沙流淌于此,千千世界尽绘其间。 一代又一代艺术匠人和供养人的虔诚信仰,让我们能见证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风云。 尤其是敦煌壁画,被盛赞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从早年的张大千、常书鸿,到美术家董希文、吴作人,艺术家在敦煌寻找着文化的根;箜篌、 排箫、羯鼓、琵琶、琴、笙……音乐家在这里聆听着远古妙音; 敦煌,是无数人放逐精神的远方,也是无数人安放心灵的归属。 如果没有敦煌壁画 ,我们大概永生永世都不会知道。 白居易笔下"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的 胡旋舞 ,如此婀娜多姿。 如果没有敦煌壁画 ,我们恐怕还在被日本学者嘲讽: 中国已经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构建筑。 直到1937年,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敦煌61窟《五台山图》指引下 ,终于发现"第一国宝"山西佛 光寺。 《五台山图》局部 也只有在敦煌壁画中,我们才能有幸见到:早已失传的 40多种中式乐器 。 400多种敦煌藻井,每一处纹饰、图案、线条,都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