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后牌照时代的能力突围:券商私募业务如何赢得未来?


编者按: 十载春华秋实,鉴往知来;十年星河璀璨,与光同行。自破茧初啼至引领风潮,"金长江"评选始终以专业 为炬、以公正为尺,丈量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奔腾浪潮。值此华章再启之际,证券时报·券商中国倾情推 出"金长江十年之共建私募生态圈",盘点十年来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共建中国私募基金生态圈过 程中的不凡力量。此间星霜,既见群峰竞秀,亦显大江奔流。 过去十一年,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历经爆发式增长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券商私募业 务也经历深刻转型:从早期以佣金战为主的通道服务,逐步进阶为涵盖交易、托管、融资、衍生品、种子基金 孵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在这一进程中,政策变量持续催化行业格局,券商与私募的关系也已从单向依赖演变为共生共荣。在当前"扶 优限劣"基调下,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券商对私募业务的争夺更显迫切。 然而,从"牌照红利"之争到"能力之争",如何把握私募机构的需求变化,如何在变化中寻找到确定性的方向? 券商中国记者通过梳理券商私募业务这十一年发展脉络,并采访多位业务负责人,以期解开答案。 中信建投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在逐步规范客户适当性管理等制度和流程外,为了满足量化机构的交易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