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税”来了?
吴晓波频道·2025-08-06 00:30
" 国债收益率被视为金融市场的 ' 无风险利率 ' ,但目前的免税政策让国债的票面利率被税率优惠人为压低,导致收益率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成本。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育儿补贴的钱,好像是理财税给的?"一句网络戏言,带出了两个不太为人所知的"新规定"。 8 月 1 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 自 2025 年 8 月 8 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8 月 8 日之前的债 券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在恢复征收增值税后的第三天,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加强个人境外收入监管!境外买卖股票收入也要缴税》的文章。 文章指出,个人在境外买卖投资也属于财产转让所得,适用 20% 的税率,并需要在次年申报纳税。 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热议。因为二者都是根据投资收益进行征税,所以被人们统一称为 "理财税"。 点击上图▲立即收听 投资者紧张是有原因的。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 "旱涝保收"的国债是大爷大妈压箱底的理财神器,而港股和美股更已成为新中产与高净值群体投 资的避风港。 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