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头部企业抢夺标准定义权,机器人“暗战”升级
第一财经·2025-08-14 05:04

2025.08. 14 本文字数:3326,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乔心怡 一 个 能 够 意 识 到 失 败 的 机 器 人 , 或 许 比 一 个 永 不 出 错 的 机 器 , 更 接 近 AGI (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 在过去的几天中,第一财经记者近距离看到了多次"失误":机器人铺床时意外卡壳、运动时突然中 断"抽搐"、操作中出现延迟……但部分机器人能够在任务失败后,不断尝试新的解法——这种由数据驱 动的闭环大模型带来的感知与反复尝试能力,恰恰是行业追逐的技术亮点。 但围绕机器人大模型的分歧也在不断加剧。有人坚持"统一模型直出",有人选择分层设计,算力消耗、 延迟表现与落地场景成为博弈焦点。另一方面,机器人企业也不断推出灵活度更高、更便宜的本体或自 研核心零部件产品来抢占市场。 现阶段,共识或许并非必须。在模型或本体的局部竞争之外,行业领先者们正抢夺更重要的话语权:谁 来制定统一的性能测评标准?谁能掌握核心数据集的开放权与主导权?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将直接决定 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 机器人失败了,也会思考了 机器人正在收拾床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