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2025-08-21 06:55

2025.08. 21 本文字数:232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周斌 财务造假案纠纷各方责任如何厘清?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人员哪些行为会踩信披"红线"? 上海金融法院、上海证监局8月20日联合发布了十个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包括五个金融审判典型案 例和五个行政监管执法案例,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了明确的规则指引。 对比公告及监管披露信息,上述十个案例主要涉及*ST金泰(300225.SZ)、中安科 (600654.SH)、上海电气(601727.SH)、上实发展(600748.SH)、飞凯材料 (300398.SZ)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退市富控(退市)、*ST巴安(退市)、ST行悦(已摘牌)等已退市 或已摘牌的公司。 多家上市公司被抓了典型 在上述纠纷典型案例中,涉及公开增持承诺的法律责任属性以及公开承诺主体的责任认定,填补了公 开承诺民事责任认定司法实践空白;强调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借"预测性"之名逃避应履 还有中安科财务造假案中,投资者要求六名董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最终判定三名独立董事免 责,而三名公司内部董事因过分依赖中介机构、未尽到合理调查义务被判定酌情对投资者的损失在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