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在“容亏”,国资为何还是不敢投?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2025-08-22 07:04
以下文章来源于超越 J Curve ,作者刘惠娴、王亚京 超越 J Curve . 用数据延伸你的阅读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一时间,国资创投几乎都有了免责政策。 作者丨 刘惠娴 王亚京 编辑丨 杨博宇 来源丨 超越 J Curve 国资创投的尽职免责制度建设似乎驶入了快车道 。 2024年6月,国办31号文率先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写入国家政策;短短半年后, 2025年1月,国办1号文再度强调,进一步把这一议题推向中央决策的核心。 与此同时,各省市也迅速跟进:各层级监管层陆续为区属国企及基金量身定制考核评价与尽职免责办 法;不同地区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里,更是密集嵌入免责条款。 一时间, 国资创投几乎都有了免责政策 。 然而,近来我们与部分国资 LP调研时发现,形势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规则 "有没有"早已不是最大 痛点,真正的拦路虎出现在落地执行环节——由谁来认定、如何认定、标准是什么 。 实际上,手握这一环节最终解释权的往往是审计与巡视部门,但在政策制定中,鲜少见其身影 。 由此引出一个必须追问的问题:当下的尽职免责制度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其发文机关是谁、条文如何 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