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破解储能“卡脖子”难题:多场景收益与碳核算如何量化?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规模储能价值收益及碳排放评估"(2024YFE0209100)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于2025年4月11日在北京 召开。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围绕储能产业核心痛点、技术路径、碳足迹管理及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02 如何构建储能碳排放评估体系及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 在会上指出,当前储能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成本评估难 (技术路线多样导致成本演变路径不 明确)、 综合价值评估难 (多场景收益难以量化)、 碳排放标准国际互认难 (国内外核算体系差异显著),导致储能在支持未来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实现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会议围绕三大挑战展开讨论,专家们抽丝剥茧聚焦堵点痛点纷纷发表精彩观点。CNESA将专家核心观点整理 出来以飨读者。 01全球视野下, 储能在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上的需求与定位 全球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政策官员冯金磊提出 ,根据ARENA的1.5℃温控情景预测,全球需在2050年前部署4000GW储能,其中长时储能占比超40%, 储能直接贡献15%的碳减排量。 欧洲 欧洲储能协会秘书长帕特里克·克莱伦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