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16亿到4711亿 描摹金融强国建设“深圳样本”


两个月前,债市科技板开闸,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子深圳;26年前,首批人民币创投机构在深圳破土而出。新中国引进的首家外资银行、成立的首个外汇 调剂中心、首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皆在深圳落地。翻开深圳金融的历史,国内金融业的诸多"第一",无一不镌刻着这座城市的拓荒印记。 45年来,深圳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金融业增加值从特区成立之初的0.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710.5亿元,增长近3万倍,年均复合增长率26.3%。 从破解特区建设的资金困局,到培育滋养创新的资本土壤;从孵化初创企业的"第一桶金"到助力龙头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资金活水,深圳金融业始终与城市 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不仅托举起深圳"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繁荣格局,更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打造金融强国建设"深圳样 本"。 深耕内域的同时,深圳亦向外引资。成立初期的深圳,"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引进外企等为经济发展注入原始动力,可这类对外贸易模式对货币兑换基础设 施要求很高,原本薄弱的金融体系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在罗湖悄然成立。作为新中国引进的首家外资银行,它 不仅为国外企业打通了汇兑服务的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