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洞球场、教练外卖、3元健身房…国家喊你减肥了
吴晓波频道·2025-10-09 00:29
点击上图▲立即收听 " 积极放开限制,开发更多赛事,做好落地的 ' 最后一公里 ' ,能更好刺激消费。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以小巴的周遭为例:小 区地下室开了家几十平米的小型健身房,月卡只要100元;家门口原本的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了篮球馆,白天青少年培训,晚 上球友们热汗蒸腾;高架桥下曾荒废的桥洞,被改成了羽毛球场,没有围栏,大概是免费的;还有屋顶新建的足球场、沿河铺出的塑胶跑道…… 越来越多的体育设施,正在"见缝插针"般渗透进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旧空间"变废为宝"。 这并非小巴一人的"身边经济学":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在上海开了几十家的3元健身房,开始赚钱了;"共享球场"的摊子也越铺越大, 有品牌在长三角开出了206个场馆。 社区型小场地,怎么赚钱? 按是否盈利划分,传统的体育设施主要有两种:非营利的公共项目,以民生为导向,由住建部牵头体育局等部门投资建设,主要目标是社会效益。 另一类,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品牌场馆。 这两种设施各有优缺点:公共设施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能有效聚集人气,提升周边商圈客流、住宅价值和土地价值,但通常缺乏运营活力,设 备、环境不够专业。 《体育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