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里的实验室:在“死亡谷”上架起铁索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6 06:44
记者丨程浩 编辑丨蒋韵 走进位于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悬挂在走廊上一条标语格外显眼: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走 廊外,我国首个玻璃通孔(TGV)技术中试产线正在运行,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很快将改变一个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从0到1"的源头创新和基础创新,是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 省,广东正在重塑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强化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 "十四五"规划期间,一系列高水准的实验室在广东如雨后 春笋般涌现,以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这两个国际实验室为引领,24家省实验室、2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59家省重点实验室为 支撑,广东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已雏形显现 。 以高水平实验室为"爆破点",越来越多的硬科技成果正在广东加快涌现,并在这座"世界工厂"的超级应用场景落地,驱动更多新技 术跑进生产线、新产品走下流水线。一个更加均衡和有韧性的创新体系的形成,悄然改变着广东的创新基因。 一个实验室群落的崛起 佛山季华实验室的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里,"90后"海归博士魏晟正忙碌调试设备。作为自编程智能机器人制造单元研发及产业 化团队的核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