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植物如何识别害虫?毛颖波研究员揭秘动植物之间的免疫识别攻防战
仪器信息网·2025-11-13 09:03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植物 在面对植食性昆虫时,并非被动承受。除了感知物理损伤,它们更能主动"侦察" 来自昆虫的特定信号分子,从而 启动精准防御。然而,相较于对病原微生物识别机制的清晰认知,植物如何"识别"昆虫并激活免疫,其分子细节长期 处于未知状态。 2 0 2 5 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毛颖波研究组在《New Ph y t o l o g ist》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在该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他们发现拟南芥能够像识别病原菌一样,通过一套精密的免疫识别系统来感知昆虫的口器分泌 物,并成功解码了由此触发的增强抗虫性的完整信号通路。 核心发现 植物能以依赖于BAK1 /BIK1核心免疫元件的方式,特异性感知包括棉铃虫在内的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口器分泌物。 该识别过程会触发由RBOHD介导的、在质外空间发生的两次活性氧(ROS)爆发,而单纯的机械损伤无法诱导ROS积 累。 此 次 虫 咬 诱 导 的 活 性 氧 , 并 非 作 为 终 点 , 而 是 作 为 关 键 信 号 , 显 著 加 速 了 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