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投资
Search documents
记者观察|从巴菲特的“谢幕信”谈起
Xin Lang Cai Jing· 2025-11-17 11:34
就国内不少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而言,他们缺失长期公开的业绩表现,更多是所在公司的治理结构问 题。要么是缺乏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他们感到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要么是发展环境发生了变 化,让他们无法聚焦于投资本身,导致他们最终跳槽到其他公司,或是离开公募行业投身私募。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明超 过去一周,备受全球投资者瞩目的事件,莫过于巴菲特的"谢幕信"——已经95岁高龄的"股神",快速而 从容地进行工作交接,还分享了对投资、对生活的诸多感悟。 不得不说,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他亲手把一家破败的纺织厂, 打造成一家市值一万多亿美元的超级公司,这种成就堪称史无前例。 实事求是地说,从投资成就看,巴菲特很可能后无来者。考虑到复利的至关重要,巴菲特刚大学毕业就 开始从事投资工作了,投资时长超过70年。即使暂且不谈论巴菲特的投资天分,仅仅复利和时间这两 项,就打败了很多欲与之比肩的人。巴菲特多年的搭档查理·芒格,在被问到为何其财富较巴菲特有巨 大差距时,明确表示巴菲特入行比他早是重要原因。 时间对于投资人的重要程度,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此。以富国基金知名基金经理朱少醒为例,从长期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