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爆改”农业?(“融”观中国)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2025-03-30 22:00
2024年12月19日,江西省瑞昌市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中 心,工人正在采摘西红柿。 魏东升摄(人民视觉) "AI+农业",近年来有不少尝试。随着AI大模型技术不断升级,农业各领域、各环节又将迎来哪些机 遇?这些尝试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育种装上"加速器" 吉林公主岭,一望无垠的玉米试验田里,一台机器人正在绿油油的叶片间穿梭,拍下植株的清晰影 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建给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画面中的,是他与团队的研究成果——搭载国产 AI种业大模型"丰登"的智能育种机器人。 育种机器人有什么功能?如何替代人工? "我们熟知的袁隆平先生,就是育种学家。"陈建告诉记者,"过去培育新品种,靠的是育种学家长期在 野外观测、试验。不仅辛苦,育种周期也相对较长。" 陈建与团队正在做的,就是让智能机器人在田间地头对作物进行观测和判断,初筛出可能具有高产、抗 病等潜在优质基因的植株,以供育种学家进一步检测实验。 "机器人的出现,就是要替代过去育种学家那些辛苦但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工作。"陈建说。 有了AI大模型的赋能,相较于传统农机,智能育种机器人不仅能执行命令,还能自主完成类似人类的 联想推理。"比如根据玉米的株高以及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