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越百年的寻根之旅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2025-04-01 23:49

100年前,正是"下南洋"的高峰时期,郑六月的外公跟着亲人从福州下到马来西亚"讨生活";100年后, 郑六月带着10余名亲戚回到福州老家,踏上了一段跨越百年的寻根之旅。 身份认同 1925年,郑六月的外公还只有9岁,便跟随母亲走出了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芹石村的大山,跨越3000多 公里,来到了马来西亚霹雳州曼绒县实兆远定居。在这片素有"小福州"之称的土地上,郑六月的外公成 家立业,养育了包括郑六月母亲在内的10个子女。 郑六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工作,她便跟随外婆在老家实兆远生活。外婆的父 母也是从福州移居而来的华人。 由于当时的教育并不普及,郑六月的外婆没有机会学习当地语言,便一直用福州方言与郑六月交 流。"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童年的郑六月就这样在一句句亲切熟稔的福州乡音中,渐渐拾起了自 己"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的身份认同。 中学阶段,郑六月虽然在使用马来语和英语教学的公立学校就读,但学习中文的兴趣日渐浓厚。中学毕 业后,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继续学习中文的强烈渴望,郑六月申请前往中国台湾求学。 大学的同学们常常对郑六月一口流利的中文感到新奇,"为什么你是马来西亚人,但你的中文却说得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