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朱松纯:中国的AI叙事关乎国运
Sou Hu Cai Jing·2025-04-19 15:49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杨锦 在大模型的热闹之外,朱松纯不惧做一个少数派。 他认为,科学本质是用简约的模型解释复杂的现象,比如杨振宁、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他们构建世界的模型里可能只有一两个参数。而今天的大模型,动 辄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参数,还不可解释,"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非常丑陋的。" 但他也承认,从工程的角度来讲,大模型又能够在某些方面产生比较好的结果。 他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通研院)及北大几位老师最新合编的图书《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针对通用人工智能提出了系统的标 准、评级、测试与架构体系,对大模型也适用。 什么是智能?怎么样才算是通用了?在这套评测体系下,智能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还需要自主定义任务,这意味着,智能体没办法像在其他评测体系上一 样"刷榜"。 过去20年,刷榜像附着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藤壶,他本人也曾长时间地站在数据驱动和刷榜的一线。2004年,朱松纯和另一位全球计算机领域顶级科学家 沈向洋,在他的湖北家乡创建了莲花山研究院,是最早规模性地做大数据标注的机构。 刷榜是针对性地做端到端训练,而通用泛化的任务,是一个无穷的任务,比如训练机器人学会抓杯子,这很快,但问题是,稍微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