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不分红争议”到万亿储能市场:董明珠的长期主义赢了
Sou Hu Cai Jing·2025-04-27 10:47

2016年,董明珠因一句"格力收购银隆(格力钛前身)不分红又怎样",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股东质疑 其"霸道",媒体嘲讽其"押注冷门"。然而9年过去,格力钛不仅以全球新能源500强的身份站稳脚跟,更在储 能赛道开辟出万亿级市场。回望这场争议,人们终于看清:董明珠的"长期主义",恰恰押中了新能源行业最 关键的命门——全产业链布局。 破局:闭合式循环产业链的野心 新能源行业素有"得产业链者得天下"的定律。格力钛从诞生之初便拒绝做单一电池供应商,而是以"材料- 电池-整车-储能-回收"闭环生态为目标。2009年珠海总部奠基后,格力钛连续落子:2010年收购美国奥钛, 掌握纳米级钛酸锂材料核心技术;2012年入主广通汽车,打通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2015年建成全球最大钛 酸锂生产基地;2021年融入格力电器体系,获得资本与研发的双重加持。 如今,格力钛旗下6大研究院、7个省级科技平台,覆盖从材料研发到储能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这种布局使 其在成本控制、技术协同上占据绝对优势。以电池回收为例,格力钛的梯次利用技术可将退役电池转化 为储能设备,仅此一项便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30%。 征战:双赛道战略打开增量空间 如果说钛酸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