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劳动中放歌
Ren Min Ri Bao·2025-05-02 22:01

在老一辈的记忆里,劳作是伴随着歌声的。那些回荡在江海田间的号子,飘扬在高山河谷的山歌,还有 萦绕在纺车旁的呢喃小调,都协调着劳作的节奏,浸润汗水与希望,滋养出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 神。 《吕氏春秋》中记载,先民们搬运巨木时发出"邪许"的呼号。这是中国最早的民歌"举重劝力歌"——劳 动号子的雏形。翻开《诗经》,劳动者的歌声此起彼伏:《齐风·还》中的矫健猎手协作围捕猎物,场 面激烈;《周南·芣苢》里的女子采摘车前子草,有唱有和;《魏风·十亩之间》的采桑女们将桑叶采满 筐篓,一路欢歌。在劳动中放歌,是中国人在漫长岁月中沉淀的人生智慧。 相较于号子和山歌,小调流传范围更广,短小规整,表现形式更加细致,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南方地区的《采莲》《摇船》《补缸》,北方地区的《四季生产》《摘棉花》《割韭菜》,江浙一带的 《卖花线》《洗菜心》,中原地区的《绣花灯》《纺棉曲》,流传各地的《长工调》《叫卖调》等等。 劳动小调生长在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是市井里弄、田间地头的絮语,是用音符串联起来的喜乐悲欢。 岁月悠悠,这些浸透着烟火气的旋律在绣女的针脚、农夫的扁担、厨娘的灶台和亲人的纺车旁,不断吟 唱,轻轻摇晃。 号子是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