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化工搬到中国
在二十多年前的世界舞台上,德国稳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之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二 大贸易国,位列美国之后。 尽管德国经济承受着高成本压力,与东欧的竞争加剧,但无人能否认它依然是欧洲化学工业的引擎。 然而,1998年,亚洲和南美的经济风暴席卷全球,给德国化工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出口大幅度萎缩。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各大贸易伙伴的需求也开始走下坡路。 相反,中国的进口量却在全球经济颓势中持续攀升。 这使得德国的化工三巨头:拜耳、巴斯夫和德固赛,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宣布在华进行大规模的投 资。 这一策略转向,为中国化工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国化工业背后的功臣 在德国化学界的三巨头中,巴斯夫以其全方位的中国化工产业链建设,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这家企业的背景堪称庞大,其在全球化学产业的影响力无人能敌。 10万员工遍布全球,38个国家内分布着它的工厂,而它的客户网络覆盖了超过170个国家。 仔细研究它的发展史,你会被它的高速发展所震惊。 1865年,由FriedrichEngelhom一手创立的巴斯夫,开始了其染料生产之旅。 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它就已经傲立于全球染料产业之巅,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