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集体“改口”,智能驾驶“降级”背后,行业面临新变局?
3 6 Ke·2025-05-06 10:58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发生。热闹的五一过后,多家车企门店内,"智能驾 驶"这一曾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卖点,正悄然从宣传话术中消失。 理想、小米、蔚来、小鹏等品牌纷纷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销售人员转而强调空间、座舱等传统 配置。这一转变看似是营销策略的调整,实则折射出政策收紧、责任界定模糊与市场竞争升级的三重压 力。 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0%,智能化竞争已进入深水区,而车企的"改口"恰恰是行业从 野蛮生长转向理性发展的关键注脚。 政策收紧与市场倒逼,车企为何集体"改口"? 近来,工信部、公安部等监管部门接连发文,要求车企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建议使 用"辅助驾驶"表述,并明确L2级系统的责任边界。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车企宣传口径的全面转向。 先是术语规范。5月5日当天,小米调整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其中 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PilotPro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Pro、小米 SU7Max搭载的Xiaomi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