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VB plus:美国4月CPI数据今晚公布!市场恐迎“滞胀屠杀”?
Sou Hu Cai Jing·2025-05-13 03:22

中间品陷阱:BNY资产管理首席经济学家赖因哈特揭示,本轮加征关税聚焦于工业中间品,这类商品的价格上涨通常需要6- 12个月才能通过供应链传导至终端消费。这种滞后性使得当前CPI数据可能低估了长期通胀风险。 行为经济学视角:瑞银观察到非交通类核心商品价格可能出现两年最大涨幅,这反映出消费者在关税不确定性下的非理性采 购行为,进一步扭曲了价格信号。 就在CPI数据发布前夕,中美日内瓦会谈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双边关税对等削减91%的协议,不仅直接降 低进口商品成本,更重塑了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但这种政策转向也带来新的困惑:如果关税可以快速调整,那么此前建立 的通胀预测模型是否需要重构?企业库存管理策略又该如何应对政策反复? 这种不确定性在美联储的决策天平上投下重磅砝码。5月利率决议中,鲍威尔反复强调"每周每月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性,实 质上反映了央行面对贸易政策突变时的决策困境。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的表态更具深意:在通胀与关税的双重迷雾中, 保持政策定力本身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当北京时间5月13日晚间美国4月CPI数据揭晓时,全球市场或将迎来一场关于通胀走向的激烈辩论。这份报告不仅承载着传 统经济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