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逼成“噪敏人”的年轻人,买出一个千亿产业
Hu Xiu·2025-05-14 02:31

每天凌晨刚准备入睡时楼上的脚步声,成为压垮年轻人睡眠的最后一根稻草。辗转反侧后,他们摸索着戴上耳塞,试图从中过滤出一丝可以入睡的寂静。 越想逃避,注意力反而越来越多地放在声音上,一点点响动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90后林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噪敏",是在去年春节。楼上邻居的孩子开始频繁光脚奔跑,桌椅拖动声和重物坠地的"咚咚"声从早到晚穿透楼板。起初她试 图忍耐,但很快发现,噪音带来的不仅是失眠,还有更深的失控感。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声什么时候来。就像有人拿着锤子悬在你头顶,随时可能砸下来。"即便四周暂时安静下来,林然的身体也会不自觉地绷紧,耳朵时刻 竖立着,等待噪音再次出现。 这种折磨迅速蔓延至生活的每个角落。"那段时间我情绪差到了极点。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整个人都暴躁易怒,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林然回忆道。 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林然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每周至少有两三个晚上通宵失眠。长期的噪音折磨,让林然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经医院诊断,她 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曾经花费上百万购置的小区房,却成了她最想逃离的地方。 这种对声音的异常敏感,在社交媒体上常被确诊为"噪敏"。"噪敏"是在正常环境下,个体对噪声影响的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