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施懿宸:互联网企业ESG实践须正视劳动权益议题,谨防以“降本增效”为名内卷式竞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距离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明确"996"严重违法已经过去接近4年时间,隐形加班、 自愿加班导致的职工健康与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去年下半年,杭州一名55岁的平台外卖员晕倒在路边,抢救无效宣布死亡,知情人称其一天工作16个小 时以上,被称为"杭州单王";近日,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不到30岁的员工在工位上猝死,该公司曾多次 被报道存在超长加班…… 这些看似意外的事件,凸显了互联网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效率与公平的两难困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求 员工超时加班违法,不要求加班则有可能损失效率;对于员工来说,加班损害健康,不加班则有可能损 失收入。尤其是当员工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时,很多时候加班都只是用来表现或者表演工作的无奈之 举。 地区标准方面,2024年11月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其 中提供了一个参考编制框架,其中在社会维度要求对员工、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数据安全与客户隐 私保护、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贡献议题的治理,战 略,影响、风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