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未来出行 | 商汤绝影CEO王晓刚:汽车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以世界模型和仿真学习突破特斯拉式数据壁垒

"未来的智能座舱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察言观色'的家庭成员。"商汤绝影CEO、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下简称NBD)独家采访时,借此形容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智能座舱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问答工具"、大模型赋能的"全能助 手",以及具备记忆与共情能力的"家庭成员"。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随着3A游戏大作开始"上车",宝马等一众外资品牌在2025上海车展凭借"巨幕影院"和3D投影技术重新定义座舱体验,智能汽车竞争的焦点已从硬件参数转 向认知能力,行业正处于"软件定义汽车"向"认知重塑出行"跃迁的临界点。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65%,但智能驾驶供应商正面临严峻挑战: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自研趋势日益明显, 同时智能驾驶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对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广泛讨论。在这一背景下,商汤绝影如何在没有激光雷达的情况下保障安全性?规模化上车如何实现 盈利? 对此,王晓刚认为,车辆搭载激光雷达只是阶段性的技术选择,随着模型算法的演进、数据迭代和整体安全性的提高,激光雷达是可以被替代的。商汤绝影 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