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背景音”到“导航仪”(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Ren Min Ri Bao·2025-05-18 22:02

(作者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思政课中的故事,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背后有着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实、丰富的实践作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 效。"从事思政教育以来,我一直致力于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努力让思想的力量在学生心底 生根发芽。 还记得初登讲台时的困惑:课本上的理论,学生们总觉得"离生活太远";调动课堂气氛,举手者寥寥, 甚至有人质疑"学这些有什么用"。我慢慢意识到,思政课不仅要讲真理,还要会讲真理,不是照本宣 科,而要在心田播种。我开始试着多讲故事、讲好故事,用故事的链条串起理论与现实。 比如,那些在课本里的先驱者,是"顶天立地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冲锋陷阵的革命志 士,也是在家庭聚会中给儿女们讲笑话的幽默老爸、在深夜里为爱妻写情诗的贴心爱人。在一次课堂 上,我向大家展示了青年毛泽东《菟丝》和《贺新郎·别友》的手稿图片,泛黄的纸页上字迹遒劲,吸 引了大家的关注。我借此抛出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儿女情与英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