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辅助驾驶系好“法治安全带”(金台锐评)
Ren Min Ri Bao·2025-05-28 22:18

对此,有必要结合辅助驾驶不同等级与应用场景,从法律层面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边界,细化"人机共 驾"时的责任体系,清晰界定在系统正常运行、故障、突发状况等不同情形下,车企、运营方和用户各 自应承担的责任。 辅助驾驶千万条,安全行驶第一条。更好发挥法治对于辅助驾驶技术应用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将 法治精神更好地融入技术应用,既防范辅助驾驶"刹车失灵"引发的安全风险,也规避"过度制动"阻碍技 术创新发展,方能驶向"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美好未来。 对此,工信部举行汽车企业安全专题会议,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 大和虚假宣传",不能出现"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名词,这些举措及时而有力。但 是,不能仅依托监管部门行政指令,未来还应从法律层面将技术参数嵌入制度设计,让法治红线从"事 后纠偏"转向"事前锚定"。例如,可以考虑明确"辅助驾驶"宣传禁用词语清单,明晰夸大宣传和诱导用 户等行为的惩戒举措;在车机系统界面等区域显著标注技术标识信息,直观呈现功能风险等。 技术突进与法治规范之间的"速度差"也亟待回应。当开启辅助驾驶模式时发生事故,究竟是源于车辆感 知、算法决策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