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起守护“记忆里的中国”(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2025-06-04 21:56

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 记忆是时间馈赠的礼物,它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易逝的,需要人们以敬畏之心守护,以创新之法传 承。入选"世界记忆"不是终点,而是保护和利用的新起点。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 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 要目标。 比如依托《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广东创排了民族歌剧《侨批》,福建摄制了档案文献纪录片 《走近侨批》;为落实"世界记忆"项目推广要求,少林寺充分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为少林 寺碑碣信息打造沉浸式展览。多一些这样的实践探索,把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才能让这些文 献遗产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更进一步看,以"世界记忆"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搭建起一个促进文明对话的平台。镌刻于 1409年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打开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宝库,见证两国源远流长的友 好交往。文化遗产融入"世界记忆",国际社会得以从古老的经卷、斑驳的碑石中,读懂中华文明里的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