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货币长河中凸显的东方智慧
Sou Hu Cai Jing·2025-06-04 23:33
◆《日本华侨报》评论员 程千凡 在东京银座的摩天大楼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精英们或许未曾料到,他们精心编织的日元国际化 网络,最终会成为困住自己的金丝笼。当政府通过开发援助(ODA)将日元推向世界时,企业却在贸 易结算中固执地攥紧美元,就像握着通往西方的船票。这种"政府热,企业冷"的悖论,恰似在丝绸之路 上同时铺就铁轨与骆驼商道,看似双轨并行,实则力量分散。广场协议的寒风吹落樱花时,人们才惊 觉: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货币国际化,不过是沙上筑塔。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回望,货币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文明博弈的生动注脚。当CIPS系 统的蓝色光点在欧亚大陆连成星河,当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从深圳扩展到自贸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 金融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货币领域的文化自觉。这种自觉,既包含着对"义利之辨"的深刻 理解,也蕴含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东方担当。在货币长河奔涌向前的涛声中,东方智慧正以润物无声的 方式,重塑着国际金融体系的生态格局。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对CIPS系统的精心培育。这个诞生于2015年的支付网 络,如今已将1667家银行纳入麾下,其扩张轨迹恰似《千里江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