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只是商标,企业就别再玩文字游戏了
Xin Jing Bao·2025-06-05 06:13
这也反映出,当营销话术与消费者常识认知出现偏差时,即便符合法规字面要求,也容易引发信任危 机。白象作为这一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更应珍惜多年积累的市场信誉。 6月4日晚间,@白象食品发表声明称,目前公司在售的"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基础上推出的 110—120克面饼的大分量产品。"多一半"是基于原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面饼的产品。"多半"商标申请 注册的初心是为了与常规分量产品做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并称如因此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公司诚挚 地表示歉意。 解释也解释了,道歉也道歉了,但这个"解释"与"道歉"其实并没有回答最初媒体的质疑。在潇湘晨报的 实地调查中,白象某款产品包装显著标注了"多半袋/桶面",但面饼实际增量仅25克(普通款85克,"多 半"款110克),并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的"多一半"。所以,所谓"多半""多一半"的说辞,无论怎么解 释,都改变不了其误导消费者的事实。 或许在企业看来,这种"创意"是常见的营销策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商标用语与日常语义存在明显 差异时,企业是否有义务作出更醒目的提示?从现有包装看,涉事产品的设计,无疑在客观上误导了消 费者。 事实上,这并非白象首次使用"多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