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呵护城市记忆 解锁古建筑重焕生机“秘诀”
Yang Shi Wang·2025-06-05 06:53
在云南,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石屏古城,有一个清道光年间翰林的故居。通过修缮,故居变成了一处公共文化空间,备受市民游客的 欢迎。 石屏古城中的朱家花园,为清道光年间翰林朱淳的故居。前不久,一场以《家园 爱国行》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这里举行。 央视网消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 市的历史和文脉。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如何促使古建筑也能重焕生机,成为各地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锦帆路的章太炎故居始建于1932年,俗称"章园"。是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由3栋民国 老洋房组成。最近,经过修缮重新亮相的章园迎来一波又一波打卡参观的市民游客。 同许多的民国建筑一样,"章园"曾经也是历经沧桑、年久失修,面临着功能老化、活力缺失等问题。 为此,当地将"章园"纳入城市更新项目范畴,以"古城活化"理念为古建老宅、历史街区注入新的活力。在修缮中,"章园"的外观风貌、平面轮 廓、层数高度等均未改动,对原有的老构件,甚至是园林、草木都做了保留和还原。 老宅更新只是第一步,如何活化利用让历史延续,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