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Yang Shi Wang
icon
Search documents
时空观察丨以开放破壁垒 如何看待“海南模式”?
Yang Shi Wang· 2025-07-23 16:29
央视网消息:7月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的具体时间,经党中央批准,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 式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措施。 什么是封关?封关是封岛吗?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有哪些?封关对人员和货物进出海南有何影响?封关后还将带来哪些变化?详细解读↓↓↓ 什么是封关?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封关?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 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分别指什么? "一线"放开,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作为"一线",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 "二线"管住,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作为"二线",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理; 岛内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有哪些?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 "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 ...
文化中国行丨“天下无桥长此桥” 这座2255米长的非遗古桥惊艳了800载时光
Yang Shi Wang· 2025-07-23 16:08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要走进位于福建泉州的安平桥,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遗产点之一。 安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有着"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从空中看安平桥,我们首先会被它的长度所震撼。古桥呈东西向蜿蜒伸展,桥面宽度在2.9—4米之间,但长度却达到了2255米。整座古桥以坚 固的条石铺就,桥下,361座石砌桥墩巍然矗立,形态各异。桥墩之间,巨型石板横架作为桥面,承载着过往行人。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吴金鹏:它就是跨安海湾的一座石桥。我们看到左手边就是晋江的安海镇,我们的右手边就是南安的水头镇。 在完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要如何才能在海湾的潮涌间,建造稳固的桥墩呢? 这些石板长度不一,短则5米,长则11米,蔚为壮观。 在安平桥上及其周边,矗立着多座精致的附属建筑,东、西两侧的望高楼、听潮楼,是两座隘门,在桥身中段还有两座雨亭,供过往行人休憩 避雨。 安平桥联通了泉州的安海与水头,搭建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网,成为安海港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它也是泉州与广阔的南 ...
焦点访谈|从“零关税”到产业协同 海南全岛封关释放哪些政策红利?
Yang Shi Wang· 2025-07-23 13:4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7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海南自贸港建设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今年年底启动。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关键一步,这意味着海南岛全岛将建设成为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政策制度。从2020年海南自贸 港建设启动,到如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封关模式进入冲刺阶段,封关运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制度创新?又将给海南乃至全国带来什 么? 夏日的海南,阵阵椰风里涌动着蓬勃生机,海南这座美丽的海岛,将迎来更高水平的开放举措——全岛封关。那么,什么是全岛封关?所谓全岛封关, 是要构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特殊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实施一 系列的开放举措,"零关税"商品便利进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内地之间设立"二线",实施精准管理,为广阔的内地市场筑牢安全屏障;而在海南自由贸易 港内,"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企业在低干预、高效能的监管下舒展地生长。 这种有机统一的制度设计,既释放了开放活力,又兼顾了安全底线,让海南 ...
从产业痛点到民生需求:低空经济多元应用场景绽放活力 激活增长新引擎
Yang Shi Wang· 2025-07-23 12:37
路透社报道,政策扶持、放宽空域限制以及能以惊人速度将样机转化为产品的制造生态,使得中国低空经济繁荣发展。报道指 出,中国将"低空经济"视为新的增长引擎,将"垂直交通"视为客运和货运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凭借阿联酋10亿美元订单,中国 不仅出口飞行器,还向新兴市场输出航空标准。 央视网消息:可以紧急出动的"空中救护车"、耐严寒能负重的的无人机……7月23日,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吸引近300家展商。自"低空经济"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低空经济"蓄势高飞,引发外媒高度关注。 路透社:中国将"低空经济"视为新的增长引擎 本月中旬,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中国企业时的科技在上海签署采购协议,订单金额10亿美元,用于采购350架E20 eVTOL。 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最大的单笔eVTOL意向采购订单。eVTOL是一种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空中交通工具,除了不需要跑 道,还具有减少碳排放、低噪音等特点。此次采购意味着,未来这些"空中出租车"有望在中东及北非地区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 元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 金融时报:低空经济场景已渗透到产业痛点与民生需求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援引业 ...
我国新药好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些患者迎来临床急需用药新选择
Yang Shi Wang· 2025-07-23 09:14
据了解,我国2018年启动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提高审评审批标准,从研发前端到审评末端全流程加快创新药上市,尤其是临床急需新药。 今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获批数量同比增长59%,源于改革政策精准发力、效能提升。 央视网消息:国家药监局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个的全年数量。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 杨霆:创新药近年来持续获批上市,数量增长,反映出从2018年以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取得的成 果,也是我们政策红利的兑现。 我国新药好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中国医药创新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正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加速迈进。 通过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我国新药好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那么,今年上半年新批准的创新药有哪些突破?哪些患者新增临床急需用药的 选择?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 杨霆:在研发管线方面,中国目前创新药的研发管线占到了全球的大约1/4,在临床实验上我们每年有大 概3000个项目正在开展临床实验,这都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杨霆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获批的新药中,有不少社会高度关注的"明星"产品,包括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抗 ...
0.5%、1%、10%……微改进满足更多“吃瓜”需求 | 解锁西瓜经济含“智”量
Yang Shi Wang· 2025-07-23 09:01
2025年西瓜更甜 3斤小瓜更受青睐 河南省种植的西瓜,一半以上是露地瓜,大棚种植有近150万亩。数据显示,河南省西瓜亩产,目前超过300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 多,"良种+良法"是种瓜秘诀。 河南封丘大沙村的一片露地瓜田采用滴灌技术,可以做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育种专家路绪强介绍,这一片地采用"小麦套种西瓜套种红薯",当然也可以套种玉米、套种辣椒的方式来 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效益。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西瓜都是"躺"在地上生长的。而在北京市最大的西瓜产区——大兴区,这里的不少西瓜都是"直立生长"的。这种空中立 体种植的方式有哪些优势? 央视网消息:三伏天,来一口西瓜,清甜爽口又解暑。我国西瓜年产量在600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的60%,出口和进口量相对来说都比较少。 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粗略来算,我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西瓜将近100斤。河南是全国西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 份,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左右,年产量1000多万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产出5个西瓜就有1个来自河南。眼下,正是河南露地西瓜 集中上市的时候。 在 ...
兑现政策红利!医药创新上升势头强劲 部分领域向“领跑”加速迈进
Yang Shi Wang· 2025-07-23 08:33
杨霆介绍,国家药监局通过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方针,指导企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提升产品研发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设立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和特别批准4个通道,鼓励企业不断研发和申请创新药医疗产品。 杨霆表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让企业能更清晰预判研发回报周期,专注源头创新,敢于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创新药研发,形成创新药申 报数量和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杨霆介绍,通过改革试点,将200个工作日调整到了60个工作日,提前介入、提前服务。同时,将审评、检查和检验并联进行,给了企业极大 的方便。通过这种变化,企业的产品能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对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也鼓励企业产品能够走入国际市场。 我国新药好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央视网消息:国家药监局统计显示,我国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个的全年数量。新批准的创新药有 哪些突破和值得关注的药品?患者有哪些临床急需用药新选择?对药企有哪些利好政策?我国创新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杨霆介绍,创新药近年来持续获批上市数量增长,反映出从2018年以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 ...
“谷”蕴新技 千亿级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Yang Shi Wang· 2025-07-23 07:47
声学智能终端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央视网消息:声音不仅仅传递信息,更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从声学相机到噪声地图等,诸多声学智能终端走进千家万户、 千行百业。 在苏州常熟的"中国声谷",新材料新技术的加持下,声音变得更加可控和可感可知。从吸音材料到声学相机,从定向音响到噪 声地图,越来越多的声学智能终端走进千行百业。 声学技术多领域融合 赋能高端产业 目前,声学创新区着力打造以声学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创新集群。聚集了超150个声学产创项目,声学技术和多领域学科交叉融 合,为汽车制造、医疗器械、海洋通讯等高端产业赋能,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声学技术助力噪声治理 让城市更宁静 常熟建成了全国首个主城区"噪声地图"。前端,自动设备24小时在线监测;后端,数据库里汇集学习了上百种声音数据,各种 噪声污染都会被系统捕捉到,超标时就会触发预警机制,实现对城市噪声的"精准狙击",加快"宁静城市"建设。 聚链成群 助推声学新技术加速转化 "声谷"已形成从小试、中试到产业化验证的完备创新链,为新技术新产品转化落地提供加速助力。11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 声通信产业集群入选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千亿级声学产业 ...
关税冲击叠加税改法案 美国经济忧虑加剧
Yang Shi Wang· 2025-07-23 07:47
央视网消息:关税冲击叠加税改法案,金融机构警告美国经济风险。企业和消费者承受哪些压力?不确定性风险究竟意味着什 么? 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经济比表面看起来更脆弱 经济放缓的信号叠加通胀反弹的忧虑,令美联储的利率决策十分艰难。政府官员向美联储加大施压力度,批评美联储耗资25亿 美元的办公楼翻修项目。美联储主席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内部博弈正在对经济和市场造成冲击。美联储独立性是市场信心的基石。 白宫与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根本性分歧加剧,将影响美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美国 《财富》杂志:美国制造业回流困难重重 美国总统坚持"关税正在使国家'繁荣'的论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措施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因为许多企业提前囤积了库 存,以缓解成本上涨的影响。但政策不确定性正在抑制商业活动。消费者承担的关税成本比例也在上升。随着库存耗尽,成本转嫁 将更普遍,并进一步推高通胀、抑制投资。关税累积效应使经济容错空间变小。 美国《华尔街日报》:美联储承受巨大压力 美国经济远比表面数据显示的要脆弱,就业、消费都濒临不利的转折点。劳动力市场面临的现状是,雇主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关 闭职位空缺来应对高不确定性和高利率环境。任何需求的 ...
老机场“筋骨”化身新技术“舞台” “全域场景应用创新之城”IP越擦越亮
Yang Shi Wang· 2025-07-23 07:07
这辆巴士车上没有驾驶位和方向盘,却配备了大尺寸显示屏,上面实时跳动着路况、车速等信息,科技感十足。这辆巴士行驶起来 十分平稳,遇到行人或车辆会提前减速避让,动作流畅自然。 央视网消息: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方面 的内涵。城市的核心是人,如何让城市既有高度、更有温度? 无人巴士 无人售卖车 在城市公园体验"超级场景" 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最怕"实验室里转圈圈",而合肥的秘诀是把整座城市变成"试验场"。用民生需求定义场景,让企业在解决问题 中迭代技术,打造全域场景应用创新之城。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和实体化场景公司,发 布1000项场景机会、1500项场景能力,推动1200多个项目落地。这些场景机会和项目锚定"人"的需求——让出行更智能、生活更便 捷、城市更高效。合肥用一个个可感知、可参与的"活场景",让越来越多企业看到技术落地的清晰路径。 老机场变身无人应用场景"试验田" 这是一架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有16组螺旋桨,整个机舱不大,能乘坐2人。它不用驾驶员手动操控,依靠提前设置好的航线就能自 主飞行,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