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中国|动力电池“退役潮”下的山西答卷
Sou Hu Cai Jing·2025-06-10 05:02
动力电池回收的核心在于技术破题。以迪诺思的实践为例,企业通过三级分层利用最大化电池价值:当电池实际容量降至标称容量80%以下时,通过测试、 分容后重组为梯次产品,用于低速三轮车、农业机械、路灯等场景;当容量进一步降至40%以下时,通过放电、粉碎、分选等流程提取正负极材料粉末,再 通过湿法回收等技术实现资源化处理。 这一过程看似清晰,实则面临诸多挑战:检测分级需精准判断电池健康状态,拆解破碎需控制成本与污染,分离提纯需保障再生材料纯度。目前工信部公布 的五批156家"白名单"企业正是行业标杆,但中小厂商仍受技术门槛与原材料价格倒挂(如碳酸锂再生料成本高于新料)的制约。 政策护航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全球范围内,欧盟2023年《电池与废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再生材料比例提出严苛要求,中国则通过《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 系行动方案》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山西积极响应,出台《山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 案》《山西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紧扣行业规范与监管环节。例如,太原纯电出租车案例中,政府通过订单引导、企业协同的模式, 为全国提供了"城市矿山"开发的样 ...